
穩定幣近期受到全球密切關注,尤其在美國參議院通過穩定幣法案之后,其熱度更是水漲船高。該法案被市場戲稱為意在兜售美國國債。美國一些人希望穩定幣為美債危機提供緩沖,但其帶來的副作用正引發全球警惕。
6月18日,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3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GENIUS法案》),法案隨后將提交眾議院表決。這項法案可能首次為與美元價值掛鉤的穩定幣建立監管框架。有分析認為,在美國國債規模已突破36.2萬億美元的背景下,美國推動穩定幣發展的核心意圖,是通過金融創新工具為美債市場創造持續性需求,緩解債務壓力。
首先,法案將穩定幣與美債深度綁定。《GENIUS法案》規定,穩定幣發行方必須將100%儲備資產配置為美元現金或93天以內到期的短期美國國債,并嚴格限制非持牌機構進入市場。由于近期美債遭遇大舉拋售,因而這一強制儲備要求被認為有助于填補傳統主權買家減持美債帶來的缺口。如果法案得以順利簽署,穩定幣發行商有望成為美債結構性需求的新來源。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5月上旬在美國眾議院作證時就表示,“(穩定幣等)數字資產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言辭間對穩定幣助力平穩消化美債充滿期待。
其次,穩定幣有助于壓低融資成本,從而穩定美債價格。一方面,穩定幣發行商可以集中購買短期國債,推高國債價格并壓低收益率。有研究表明,美國穩定幣發行商Tether市場份額每增加1個百分點,1月期美債收益率下降3.8個基點,每年可為美國政府節省約100億至150億美元利息支出。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可以通過增加短期國債發行比例,迎合穩定幣對短期資產的偏好,以短期債務置換長期風險。
此外,美國推動穩定幣發展也有利于美元霸權在數字領域延伸,擴大美元流通半徑,間接支撐美債信用。有分析指出,如果法案設想的機制落地,那么當全球各地用穩定幣完成支付后,資金最終會通過穩定幣發行商流向美國財政部債券賬戶。這種機制將美國國家債務轉化為分布式持債,讓全球用戶成為美債隱形持有人,間接擴大美元需求并鞏固其儲備貨幣地位,增強美債的全球信用基礎。當“美國財政部發債—穩定幣公司購買—發行穩定幣—全球流通—資金回流美債”的鏈條完成閉環,美元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滲透至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無銀行賬戶”地區,搭建起“鏈上美債循環”機制。
盡管穩定幣短期內有望為美債危機提供緩沖,但其副作用正引起全球警惕。6月24日,國際清算銀行在年度報告提前章節中警告,“穩定幣作為可靠貨幣形式存在不足,如果缺乏監管,會對金融穩定和貨幣主權構成風險。”國際清算銀行認為,穩定幣未能通過構建未來貨幣體系所需的貨幣的單一性(按面值接受支付)、彈性(及時履行義務,防止僵局)和完整性(防范金融犯罪)等關鍵測試,無法達到成為貨幣體系支柱的要求。同時,國際清算銀行還闡述了穩定幣的三大隱患:破壞貨幣主權、缺乏透明度,以及新興市場資本外逃風險。此外,還有分析指出,穩定幣發行商集中持有短期美債,但中長期國債卻占美債總量的絕大部分,美債的結構性問題并未解決,若市場對長期債券信心不足,美債流動性危機仍將爆發。
美國一些人試圖推動穩定幣將美債需求全球化、散戶化,從而緩解債務壓力并鞏固美元地位。然而,這一機制并未解決美債規模膨脹和美元信用衰退的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通過風險轉嫁加劇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長遠來看,穩定幣業務能否持續健康發展,仍取決于美國能否擺脫債務依賴型經濟模式。
還要看到,當前美國政府與美聯儲關于貨幣政策的分歧不斷擴大,而穩定幣更是牽扯到美元發行權這個核心的問題。因此,穩定幣法案能否順利落地前景并不明朗。畢竟,美聯儲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