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是鐫刻在靈魂深處的信仰,更是躬身力行的實踐準則。這種責任,既彰顯于胸懷“國之大者”的戰略格局,也浸潤在為民服務的細微之處。作風建設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需要黨組織、書記、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同向發力
(一)
翻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從規定問責情形,到明確問責方式,再到規定問責時限、實行終身問責,有一條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責任。
責任所系,人人有份;履責擔責,人所必為。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責任,必須分層分類建立健全責任體系,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知責、擔責、履責。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全面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
作風建設沒有“旁觀者”,只有“責任人”。新時代以來,面對黨內存在的頑瘴痼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擔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緊緊抓住主體責任“牛鼻子”,逐級壓實責任,把負責、守責、盡責體現到每個黨組織、每個領導崗位,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亮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為鐵規矩、硬杠杠。
剖析部分單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監督執紀流于形式、壓力傳導層層衰減等問題,根源多在于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鏈條擰得不緊,存在責任主體模糊、落實機制缺位、監督體系不完善等癥結。有的把責任看單了,把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等同于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有的把責任看窄了,把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當成“唯一責任人”;有的把責任看偏了,把全面從嚴治黨當成上級黨委、領導干部的責任;還有的把責任看輕了,認為可以歇歇腳了。這種“責任撂荒”現象不改變,作風建設就會淪為“紙上談兵”。
管黨治黨,關鍵在“責任”二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靠的是緊緊扭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靠的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切實負起責任。作風建設必須堅持明確責任、壓實責任,以“責任鏈”扣緊“落實鏈”,確保責任主體、責任要求、考核問責全鏈條貫通,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
(二)
責任是鐫刻在靈魂深處的信仰,更是躬身力行的實踐準則。這種責任,既彰顯于胸懷“國之大者”的戰略格局,也浸潤在為民服務的細微之處,需以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詮釋責任擔當。
責任分工越清晰,落實越有力。健全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首先要做到“五個明確”:明確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明確各級紀委的監督責任,明確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明確領導班子成員的管黨治黨責任,明確黨員、干部的具體責任。作風建設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需要黨組織、書記、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同向發力。黨組織要扛起主體責任,定期研究部署、跟蹤問效。書記要履行第一責任,既當指揮員又當“施工隊長”,對重點任務親自過問、難點問題親自協調。班子成員要落實“一崗雙責”,把作風建設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推進。建立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讓每個人都知道“該干什么”“怎么干好”。
壓實責任是破解“空轉”的關鍵招。責任不壓實,就會“掛空擋”“打滑空”。一些地方作風建設“雷聲大雨點小”,根源在于責任壓力傳導不到位。壓實責任,要以硬約束倒逼真作為。建立責任閉環,從方案制定到整改落實,每個環節都要“簽字背書”,讓責任可追溯、可倒查。完善考核杠桿,把作風情況成效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領導班子年度考核。
關鍵少數是責任落實的“風向標”。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是作風建設的“領頭雁”。書記要當好“施工隊長”,對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比如,在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書記要帶頭查擺問題,不能“只摘桃不摘刺”;在整改落實中,書記要牽頭啃“硬骨頭”,不能“只掛帥不出征”。書記的“頭雁效應”越強,作風建設的“雁陣格局”越優。
監督問責是責任落地的“保險栓”。責任不問責,等于“不負責”。一些地方責任落實高舉輕放,問題在于監督問責失之于軟。有的單位對整改情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責任人“網開一面”;有的地方對作風問題只通報不處理,讓“四風”問題死灰復燃。監督問責必須“長牙帶刺”,對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該通報的通報、該處分的處分。對“四風”問題頻發的單位,既要追究當事人責任,也要倒查黨組織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問責一個,警醒一片。只有讓責任“帶電”,才能讓干部敬畏。
(執筆:孫文亮 查逸濤 應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