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鴻蒙電腦在深圳正式亮相,標志著國產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領域實現重要突破。
鴻蒙操作系統,大眾并不陌生。這是由華為開發的全場景智能操作系統,于2015年立項,用不到10年的時間走完了同行30年的歷程。2019年,華為公司正式對外發布鴻蒙操作系統,2021年該系統正式搭載到智能手機上。而今推出的鴻蒙電腦,研發歷經5年布局,集結上萬名工程師、聯合20多家研究所共同完成,積累超過2700項核心專利。
鴻蒙電腦的突破性在于其“從內核開始重構”的底層邏輯。一直以來,操作系統軟件被歐美主導,鴻蒙進行了全面換新。與傳統國產操作系統大多基于Linux內核進行二次開發不同,全棧自研的鴻蒙內核徹底擺脫了對外依賴。這種“基因級創新”讓鴻蒙內核超越Linux內核,更安全,更流暢,性能明顯提升。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鴻蒙系統首次實現移動端與桌面端的深度融合。通過鴻蒙的分布式架構,電腦可與手機、平板、汽車、智能家居形成全場景互聯的無縫協作,用戶能在電腦端直接調用車載導航數據或智能家居控制界面。這種跨終端協同能力,恰恰是對微軟Windows系統“設備孤島”痛點的精準打擊。
操作系統的競爭從來不是單點技術的突破,而是生態的比拼。
“用著別人的系統,交著生態的租。”這是對過去30年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痛點的精準描述。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截至今年4月,微軟Windows系統以71.06%的份額穩居全球桌面操作系統第一位,蘋果macOS以15.64%的份額居第二位。這兩大系統占了近九成份額,留給其他操作系統的蛋糕只剩下一成多。開發工具鏈的授權費、企業級服務的訂閱費、用戶數據的隱形控制權……中國消費者不得不為電腦向微軟或蘋果繳納“數字稅”。
鴻蒙電腦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國產操作系統首次在個人電腦領域撕開長期被Windows與macOS壟斷的鐵幕。從智能手機到個人電腦,鴻蒙系統以全場景智能生態為支點,撬動萬億級市場的格局重構。其帶來的不僅是操作系統的替代方案,更是一個包含芯片架構、軟件開發、硬件適配的全新生態體系。
鴻蒙的突破恰逢全球操作系統格局動蕩期,戰略價值遠超產品本身。微軟遭遇多國反壟斷調查,蘋果macOS生態封閉性制約創新,這為鴻蒙創造了難得的窗口機遇。數據顯示,鴻蒙操作系統生態設備已突破10億臺,注冊開發者達到720萬人,代碼超過1.1億行,從操作系統內核、文件系統到編程語言、人工智能框架和大模型等全部實現自研。這種規模效應將加速形成“鴻蒙標準”與“鴻蒙生態”。
從市場份額來看,鴻蒙系統已經跨越了“生死線”。過去20年電腦產業和移動產業的發展經驗表明,16%的市場占有率是一個分水嶺。2024年第四季度,鴻蒙系統在中國手機系統中的市場份額達到19%,而iOS市場份額為17%,鴻蒙系統已連續4個季度市場份額超越蘋果iOS,穩居中國市場第二大手機系統。
當然,挑戰同樣嚴峻。手機系統的成功并不意味著電腦系統就一定成功。在軟件適配上,全球有著海量的桌面軟件,而鴻蒙應用市場目前僅覆蓋高頻場景。無論是更多軟件適配、用戶習慣遷移,還是開發者生態培育,每一項都需長期攻堅。實現全場景繁榮,仍需更多開發者一起努力。
鴻蒙持續多年的技術長征,讓中國操作系統實現了從“能用”到“好用”的質變。鴻蒙電腦在深圳點亮啟動界面的那一刻,不僅是一個新產品的誕生,更是中國信息產業開啟生態覺醒新時代的見證。(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