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19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在京舉辦。本次教育峰會以“科技 賦能 未來”為主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及媒體人士,共同分享和探討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道路、模式,傳播擴散先進教學理念和方式。
2019年是我國教育變革發展的一年。在政策的嚴監管下,教育行業步入規范與成熟,快速發展的教育行業進入了一個健康發展的階段;面對未來社會的全面競爭,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教育行業乃至學生家長的關注;5G、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教育的不斷融合,也將加速引發未來教育的深刻變革。

央廣網副總裁 聞風致辭
央廣網副總裁聞風在致辭中表示,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更多新的機遇。現在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渠道,隨著科技發展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媒體,我們要不斷努力支持中國教育產業發展,賦能中國教育產業。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主旨發言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在主旨發言中表示,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既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教育行業變革的一年。教育行業在這70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短板,只有通過深化改革來逐步地加以解決,才能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培養更優秀的人才。對于未來教育改革,他提到幾點想法。第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把教育的立足點放在培養人上面,培養全面的人格、品質、氣質等等。第二,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不再單純以考試的分數來評估學生,而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進行評估考核;第三,要改革課堂教學和課程的設置,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探討式、討論式、研究式等類型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最后,他強調,我們現在處在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教育行業也要把握這個時機,積極地推動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培養更優秀的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利用這些先進技術來推動教育體制的改革。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原副會長楊志彬重點針對民辦學前教育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表示, 民辦學前教育面臨很大的機遇,同時也遇到很多困難。國家非常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他認為,針對學前教育,國家政策應該更注重教育內容、把握教育方向。中央和地方、社會各領域、教育單位和家長合力,各自盡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在新的一年當中,作出新的努力、新的探索,取得新的成績。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博在峰會中作主旨發言時表示,培訓教育是每個人開展持續學習和再學習的必要方式,是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終身發展的重要力量。培訓教育機構應該具有三個天然的屬性:第一是教育屬性;第二是公益屬性;第三是公共服務屬性。他表示,培訓教育機構要可持續發展,應該遵守三個關鍵詞:規范、質量、責任。同時,他希望在座的培訓教育機構能夠守初心、擔使命,為促進培訓教育行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引領培訓教育機構規范發展以及推動培訓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地貢獻。
活動現場,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高禮研究院副院長盧斌、見學國際海外產品專家朱靜雯分別從《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教育》、《教育的改變 來自教育者的改變》等角度,結合“科技 賦能 未來”的主題為現場觀眾做了主題演講。

“教育+科技 賦能未來”主題論壇
此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張寶東、新東方滿天星總裁周佳、貝爾科教集團聯合創始人裘楊、山姆大叔教育集團總裁小鹿林子、幼研匯CEO王旭東、明日教育董事長門門,圍繞“教育+科技 賦能未來”的主題進行圓桌討論,對自己在科技賦能教育過程中的經驗與嘗試,進行思想的碰撞;將未來教育行業發展及規劃,進行了展望與分享。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