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雨林
自動搬運機器人按照指示上下電梯,將裁剪好的面料運送至相應的生產區域;走進試衣間,顧客操作“魔鏡”,身高、三圍等數據會自動生成;按照國際時裝周規模打造的秀場內,每天都有走秀表演,觀眾可通過直播選購服飾……
近年來,江西省于都縣市場監管局發揮政策引領的“指揮棒”作用,強化重點品牌培育,推出“知識產權﹢”服務,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成立專業技術機構,為于都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知產”變“資產”
于都縣市場監管局不斷發揮知識產權在品牌建設中的支撐作用,搭建政銀企橋梁,幫助企業把“知產”變“資產”,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據統計,2023年,該局幫助于都歐迪亞針織有限公司、于都瑞冠服裝有限公司和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3家紡織服裝企業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300萬元,有效降低紡織服裝企業融資成本。
同時,該局加大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力度,與瑞金市市場監管局、紹興市柯橋區市場監管局分別建立市場監管暨知識產權執法維權保護聯動合作機制,與于都縣公安局、法院分別建立跨部門協同保護機制,定期組織開展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行動,不斷加大紡織服裝產業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力度。截至目前,于都縣開展知識產權跨區域跨部門聯動執法兩次,協同辦理服裝服飾侵權案件1件。
另外,該局還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成立于都縣服裝服飾行業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知識產權維權調解方面的職能,探索服裝產業知識產權糾紛化解新路徑,不斷推動服裝服飾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三品”建設
科技創新無疑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泉,而打造品牌則是提升產品價值和競爭力的關鍵之鑰。于都縣市場監管局積極踐行紡織服裝品牌戰略,緊緊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目標,大力鼓勵企業創新,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精心塑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品牌,全力推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如今的于都,已擁有300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其中,規上企業121家,上市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家,省、市級智能制造企業10家,實施智能化改造的企業達63家;擁有自有品牌超200個,全行業產值達600多億元。該縣目前商標注冊數量達到11265件,有效發明專利156件;兩家企業榮獲贛州市市長質量獎,1家企業獲得江西省井岡質量獎提名獎,33家企業榮膺江西名牌產品,企業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持續穩步提升。
在中國(贛州)國際會展中心服裝產品展示大廳內,娜爾思、恩靈、奈蔻、柯萊蒂爾、哥弟、歐詩莉、POLO等時裝品牌,安踏、特步、鴻星爾克、361度、班尼路、迪索等休閑戶外運動品牌,以及蘇貝倫、愛嬰島、小豬班納、青蛙王子、巴拉巴拉、時尚小魚等童裝品牌的代表服裝,在燈光的映射下,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江西翡儷文德時裝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對內堅定不移地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對外積極宣傳品牌和企業文化,致力于增加消費者的認可度和忠誠度。通過實施全面的品牌建設計劃,該公司已成功在全國制式服裝領域占據領先地位,銷售額呈現連年高速增長的喜人態勢。
跨境出海競全球
與此同時,于都借展宣傳、借會出海,先后組織31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海)、第26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第27屆深圳國際服裝供應鏈博覽會等專業性展會,聯合拼多多跨境TEMU平臺在于都舉辦拼多多跨境出海招商會。
2023年,江西紡織服裝周暨第4屆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在于都舉辦。其間,達成線上線下交易額1億余元,簽約項目37個,簽約金額達114.6億元;企業訂單項目7個,簽約金額達10.9億元。
在2023年,于都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產值達到850億元,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先進產業園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等。于都“時尚之都”的品牌愈發響亮。
“首次應邀參加香港時裝節,于都服裝就在這個亞洲最大的時尚T型臺上,展現出老區產業的時尚風采,現場簽約和達成采購意向訂單金額2380萬美元。”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丁有勝介紹說。
從曾經的革命老區,到如今的時尚前沿;從往昔單純的加工制造,到如今的設計研發生產一體化,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與不懈努力,于都在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宏偉版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