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長春4月18日訊(記者 鞠然)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的紅旗繁榮工廠內,燈光寥寥,略顯昏暗的環境中,一條條機械臂卻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每隔一分鐘,便有一臺嶄新的紅旗轎車“駛”離車間。“這邊的八組智能焊接機器人可在短短12秒內完成100到200個焊點,而在傳統的焊接車間,工人們拿著焊鉗、戴著面具,完成一個焊點往往得花上3到5分鐘。”繁榮工廠工作人員用寥寥數語道出了產業智能化升級帶來的改變。
如今的吉林,在中國汽車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方面走在前列。2024年,吉林省質量強省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質量強企強鏈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吉林省各市、縣聯動實施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六大產業鏈質量提升項目,有效促進產業鏈內合作互助、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填補相關領域檢驗檢測能力空白、提升產品品質和打造特色優勢,形成產業鏈質量提升標志性成果100項。
一汽是吉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鏈主”企業。長春國際汽車城里,一汽紅旗繁榮工廠、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一汽弗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構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黃金三角”。吉林省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集中于長春地區,多達2491家,圍繞鏈主企業呈現出頗為明顯的聚攏式布局形態。
“吉林省的零部件供應商較為全面,涵蓋了底盤、電控、駕駛艙、電池等,產業鏈配套完善,配套企業發展良好。長春富維安道拓早在2023年銷售收入已突破百億元,富賽電子四年產值激增27倍,由當初的0.8億元增至22億元。”吉林省質檢院汽車所所長邊增遠介紹道。該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質量提升項目中為鏈內重點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提升方案,明確問題、責任人和落實措施。根據汽車產品線,選擇對口專家,對200家企業實施上門質量問診服務,找出質量問題858條,繪制質量瓶頸圖譜。
作為“鏈員”企業,富賽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也切實感受到了產業鏈質量提升項目帶來的實惠。富賽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質量部長陳玲玲告訴記者,“公司的主要產品集中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業務板塊。借著項目的機會,我們與質量提升專家、行業協會以及高校院所的專家共同開展了交流和互動,全面分析了汽車產業鏈在產品設計、零部件制造和檢測認證等環節的質量瓶頸。通過質量提升,我們降低了缺陷產品廢品率和返工成本,質量提高的同時,我們的客戶認可度、經濟效益都在提升。”
在市場監管總局質量強鏈工作的大框架下,吉林省長春汽車產業鏈正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不斷提升產業鏈質量水平,向著打造具有更強競爭力的汽車產業集群目標穩步邁進,為吉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