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25日訊(記者 朱國旺)2月25日,作為醫務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王雅麗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健康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她關注的重點是如何讓病有所醫取得新進展,更好地滿足貧困群眾的健康需求。

山西是內陸欠發達省份,縣域人口占到70%以上。王雅麗介紹,山西在全省范圍推行了“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成立獨立法人實體醫療集團,形成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實現了“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盤活醫療衛生資源,暢通分級診療渠道,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健康扶貧工作,基層的服務量、服務能力及群眾健康素養都得到了明顯提升,群眾就醫的次均費用、自付比例和間接看病成本明顯下降,形成了縣域綜合醫改“山西模式”。
王雅麗介紹,山西省地市級醫院“遠程醫療”的設立基本達到全面覆蓋,使得尖端醫療資源得到共享。老百姓面對重大、疑難疾病時,在家門口看病不再是永遠的難題。
據了解,山西大病救治的病種數已經達到31種,食道癌、結直腸癌以及兒童白血病、終末期腎病等都納入了集中救治范圍。醫療保障方面,農村貧困住院患者醫保目錄內費用由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75%,同時享受“136”封頂保障政策,貧困戶再也不會因為“沒錢看病、看不起病”而延誤甚至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