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目前,我國全面進入汛期,南方地區進入主汛期。為了更好地應對可能到來的洪水挑戰,更加精準地防災減災,各地都在根據各自的防汛重點,采取不同的措施,不斷提升防汛能力。比如在北京的一些山區,重點就是確保村民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安全轉移;而在珠江流域,則需要建設一張立體的安全監測網,為科學度汛提供決策參考。那么,中國南北方的不同區域,在防汛方面是如何動態應變的呢?
門頭溝位于北京西部,地形復雜,水系交錯,這種地形導致降水匯流速度快,易引發山洪和泥石流災害,是北京山洪災害防御的重點區域。每年汛期來臨時,從鄉鎮到村里都會按照不同層級,視情況組織演練。在這里,防汛早已不是臨時應對的工作,而是一項制度化、流程化的日常任務。今年的“一村一策”專門制定了防汛工作示意圖,將全村劃為多個片區,每個片區都有對應的包村干部、村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共同負責轉移安置和應急搶險任務。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汛期,南方地區正值主汛期,局地暴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幾率加大,為了做好防汛工作,各地都在做好防汛預案上下功夫,實戰化開展防洪演練,以應對各種突發的洪澇災害。
今年以來,全國降雨、江河來水總體偏少,大江大河汛情總體平穩。但受降雨和來水分布不均影響,個別地方極端強降雨也引發了山洪和山體滑坡等災害。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閆培華:“據預測,今年主汛期我國區域性、階段性旱澇明顯,北方洪澇可能偏重,極端暴雨洪澇事件趨多、趨頻、趨強。其中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海河流域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松遼流域遼河、渾太河和松花江吉林段可能發生較大洪水。”
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水務局預測,今年汛期,北京北運河流域可能發布較高級別的洪水預警。房山、門頭溝、昌平等區都是存在山洪風險較高的區域。為了實現精細化防洪避險,北京市還制定了“一村一策”方案,根據村莊不同地理位置和村民房屋的不同情況,劃分出藍、黃、橙、紅四個等級。
通過組織開展重點山洪溝村莊人口信息采集和數據融合,目前“一村一策”入戶信息采集小程序上已有93個鄉鎮約29萬人的人員信息,各村也都形成了自己的防汛一張圖。
據了解,山洪災害起漲快、水量大、時間短,除了人員快速撤離,早發現、早預警也是減少山洪危害的關鍵,為此,今年汛前,北京還加大了對山洪溝道上游等監測盲區的監測力度,在重點山洪溝道上游加裝了地埋式水位計,及時獲取來水情況。
圖像檢測設備實時抓拍照片和水位數據互為校核,再加上其他水文監測設備,就構建起了一個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的數字化平臺。參照這些數據,運用相關技術手段,模擬預演降雨、產匯流和洪水演進,就能清楚地知道不同村莊的風險等級,為北京市山洪災害防御提供預報預警工作。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情,和北京一樣,全國很多地方都在通過科技賦能強化防汛工作,而不同的是,相對于北京這樣以局部地區為主的汛情特點,在南方一些地方,面臨更多的是全流域范圍的洪澇威脅,對于這些地方,防汛工作又是如何開展的呢?
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在廣東也開展了一場應急監測演練。無人船、無人機、水陸兩棲無人機等,就連機器狗都位列其中,它的背部長著一個可伸展的機械臂,機械臂上方搭載探測雷達,不時會伸出機械臂來,這是為了探測水位的情況。
此次演練使用了大量前沿科技的測量儀器。一款電動兩棲無人機在陸地起飛后,可以在河面降落,然后啟動螺旋槳搖身一變,“船舶”開始流量監測,等測量完畢后再以無人機模式返回。
記者觀察到,一些監測設備做得更輕量化,方便移動。例如,一款移動式側掃雷達在河邊迅速搭建后,最多可同時監測60處表面流速,還可以全天候自動發送實時數據,大大提高了監測效率。
在應急監測演練中,這些機器狗、無人機、無人船把監測到的數據傳回后方以后,才能真正派上大用場。
針對洪水導致的險情,以往需要一周時間建模,幾個小時推演計算,現在利用水利專業模型可以在數分鐘內動態模擬洪水演進過程,模擬最不利情況下潰堤淹沒風險。
數據,在現代防汛抗旱工作中已經充當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幾年,水利部珠江委已經把氣象衛星、氣象雷達、測雨雷達和珠江流域內一萬多座水庫和上萬個雨量水文監測站點信息匯聚起來,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為流域防洪安全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徐爽:“全面提升‘四預’能力,也就是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特別是用專業模型來及時處理相關雨水情監測數據,提高預報調度的精準度。技術人員在做洪水預報的過程中,加入了我們自主研發的暴雨移植功能,可以任意擴大縮小流域降雨范圍的量級和尺度。”
近些年來,借助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雨水情監測預報的防線越來越牢,洪水預見期進一步延長,洪水預報越來越精準。另外,這些年國家持續投入了資金編制了重點區域洪水風險圖。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科學地部署相關防御工作,就能做到更加心中有數。
目前,我國南方正值主汛期,浙江、廣西等地強降雨致南方部分地區受災。這兩天南方降雨逐步減弱,但浙江、江西、廣西等地仍有大到暴雨。此外,未來,東北地區、內蒙古等地多陣雨或雷陣雨。
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已經形成,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后幾天在它的影響之下,海南、廣東、廣西以及江西,還有福建會陸續出現強降雨,并且部分地區會連續2—3天出現暴雨,可能導致局部地區出現災情。
閆培華:“錨定‘四不’目標,也就是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針對這‘四不’目標,加快構建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和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指導督促各地針對性做好防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張張洪水風險圖,讓看不見的風險變得清晰可見;一個個“一村一策”的定制方案,把防洪避險責任細化到人;一項項前沿技術的應用,也讓我們的防汛體系更加智慧、更有底氣。在這場年復一年的汛情“大考”中,各地正以更科學、更精準、更高效的手段,構筑起堅實的防線。防汛工作正向著“主動防御”“提前預判”不斷升級。有了這樣更精準的未雨綢繆,我們才能更好應對不確定的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