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地中醫機構推出的“烏梅湯”等中藥代茶飲火爆出圈,受到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記者發現,在很多中藥房都可以買到現成配好的中藥代茶飲。那么,購買中藥代茶飲到底需不需要問診、開方呢?
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中藥房,發現在藥房顯眼處都擺放著打包好的中藥代茶飲。記者嘗試購買了幾種,都不需要開方,直接購買即可。
在不少年輕人的眼里,中藥代茶飲是一個調理身體的“捷徑”,可以改善身體機能。但中藥代茶飲畢竟含有中藥,是否可以不經診斷就直接開方購買呢?
浙江省中醫院中藥部副主任中藥師 陳紅淑:藥食同源的中藥材相對是比較安全的,管理部門在篩選的時候,第一條標準就是傳統上作為食品使用的習慣,像紅棗、菊花、當歸、枸杞、山楂、薏仁都是可以直接購買的。在我們醫療機構使用的中藥飲片,它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將中藥材經過了加工炮制,可以直接用于臨方調配使用的藥品,既然是藥品就要符合中國藥典或者當地省份的中藥炮制規范,購買的時候是需要中醫師辨證后開具處方,經藥師審核后方可調配銷售。
醫務人員介紹,中藥代茶飲是中醫的傳統劑型之一,是在中醫理、法、方、藥理論原則指導下,為疾病預防、病后調理或者養生保健而組方選藥開具而成的一種處方劑型。中藥代茶飲不能隨便飲用,一定要遵循“辯證施茶”的原則。
網上銷售的中藥代茶飲真的靠譜嗎?
除了中藥房,記者還在不少電商平臺上看到,一些商家打著“醫院同款代茶飲”的旗號在售賣此類產品。那么,網上銷售的號稱與醫院同款的中藥代茶飲,真的靠譜嗎?
今年5月,浙江省中醫院烏梅湯2.0版本上線,上線24小時下單115萬帖。與此同時,在電商平臺上多個商家也在售賣“烏梅湯2.0”,并宣稱“中醫院烏梅湯同款原料”。售價1元/帖~2元/帖。那么,這些烏梅湯真的是與中醫院同款原料的烏梅湯嗎?對此,院方也進行了回應。
浙江省中醫院主任醫師 錢宇:我院的烏梅湯“2.0”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進行配售,所以在其他平臺銷售的烏梅湯2.0都是仿冒產品,請廣大朋友注意甄別。中藥代茶飲要講究科學配制,大家要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品種,不能亂用、濫用。
不僅如此,這些網店宣傳中還有減肥的噱頭,包括“咔咔掉秤”“輕盈體態解油膩”等宣傳語。而且還宣稱可以不用就診,直接購買。那么,這些宣稱“中醫院烏梅湯同款原料”的代茶飲,是由什么原料組成的呢?記者在不同平臺下單了兩款號稱是中醫院同款的烏梅湯。邀請醫務人員進行了甄別。
浙江省中醫院中藥部副主任中藥師 陳紅淑:浙江省中醫院供應的烏梅湯是由烏梅、山楂、甘草、丹參、荷葉組成的,這是平臺上購買的,多了一個玫瑰茄,這里還多了薄荷,這一張處方的話,藥味是一樣的,但劑量很明顯不一樣。劑量不同,功效也肯定是不一樣的。
醫務人員介紹,與在網店中銷售的中藥代茶飲不同。在互聯網醫院上銷售的所有的飲片都是符合中國藥典和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的要求的,每個批次都有質檢的合格報告的。因此,有需求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問診后,選擇適合自己的代茶飲。
近期浙江省藥監局表示,發現部分電商平臺銷售按照醫療機構配置產品的行為,如:“某醫院同款烏梅湯”“某某自制茶飲料”等,展示、銷售帶有部分藥品特征、宣稱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產品。為進一步規范藥品網絡銷售行為,保障藥品網絡安全,6月,浙江省藥監局印發《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監管的通知》,要求全省藥品監管部門對此類行為涉藥環節加強監管。
含有中藥成分的飲品適合所有人嗎?
近兩年,除了火爆出圈的“烏梅湯”等中藥代茶飲之外,市場上還有一些含有中藥成分的普通飲品也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但是,含有中藥成分的飲品適合所有人嗎?
浙江省中醫院中藥部副主任中藥師 陳紅淑:做功能飲料的人參一般都是5年以下的元參,人參有大補元氣的功效,人參雖然是滋補佳品,但也不能盲目進補,屬于氣虛這類虛癥體質的適量飲用是可以的,但本來就是實癥,濕熱內盛正氣不虛的,大量服用的話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像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皮疹等,我們也稱之為人參濫用綜合征。
醫務人員強調,不同人群體質不同,不論是飲料還是代茶飲,都應明確個人體質后,再去飲用。(總臺記者 李斌 靳丹妮 嚴逸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