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文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下稱“北京雙年展”)面向全球征稿,并擬于2025年12月31日至2026年2月1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據悉,自2003年起,北京雙年展已成功舉辦9屆,累計參展國近120個、觀眾數百萬,已經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國際美術交流和展示平臺。
雙年展是一種制度化的國際藝術展覽形式,通常每兩年舉辦一屆,大多以城市、藝術種類命名。雙年展往往聚焦當代藝術的前沿探索,注重跨國界交流,因而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實驗性和國際性。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當屬創立于1895年的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涵蓋了藝術、建筑、電影、舞蹈、音樂和戲劇等多個領域,是全球知名的文化盛事。
藝術植根時代、反映時代。雙年展蓬勃的生命力,體現在與時代議題息息相關。這從各大雙年展歷屆主題可見一斑。以北京雙年展來說,2010年第四屆以“生態與家園”為主題,聚焦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17年關注“絲路與世界文明”,呼應“一帶一路”倡議;2022年第九屆聚焦“生命之光”,與同年的北京冬奧會聯動,體現了人類生命的價值、能量和光輝。這次第十屆北京雙年展以“共生”為主題,關注和平與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也契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點。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雙年展在全球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數量快速增長,中國的上海雙年展、韓國的光州雙年展等就誕生于這一時期。這不僅反映了當代藝術創作生機盎然、藝術面貌豐富多元,也體現了雙年展與城市的良性互動。作為城市級文化活動,雙年展逐漸成為各地的一張文化名片,推動了城市文旅產業發展。比如威尼斯雙年展不僅塑造了威尼斯的國際形象,還深刻影響了城市的經濟文化,每年吸引全球數十萬游客,拉動酒店、餐飲、交通及零售業收入,當地居民說,雙年展已融入他們的DNA中。
隨著文化藝術與城市的關聯越來越密切,如何深入城市肌理、聯動線上線下、吸引中外游客,已經成為各個雙年展前期策劃的一大考量。這次第十屆北京雙年展舉辦時正值元旦,隨后還連著春節,策展團隊表示,將著力強化城市文化節日的概念,在展覽期間舉辦主題工作坊,嘗試開放周末夜場,開展多語種全球直播,把觀眾吸引來、留下來。
發軔于意大利威尼斯的雙年展,已經走過130年歷程,當前依然面臨著同質化、創新疲軟等問題的挑戰。唯有兼具國際視野和在地特色、在學術性與大眾性中尋得平衡,雙年展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從最初以架上藝術為主,到逐漸引入新興藝術形態,20余歲的北京雙年展在堅守自己藝術主張的同時,正以更加豐富的內涵和開放的姿態,連接起傳統與當代、中國與世界、東方與西方。如今,第十屆北京雙年展已經敞開懷抱,向全球藝術家發出邀請。期待這個冬天與北京雙年展再次相遇,用藝術語言講述北京故事、中國故事和世界故事。